2021年10月29日星期五

常年期第三十周星期五 ‧ 學習主,心良善

慈悲宗徒的靈心小語——
耶穌讓我瞭解祂良善心謙的深度,並明白祂清晰地要求我修繕同樣的德行。  (聖傅天娜修女日記#758

Jesus gave me to know the depth of His meekness and humility and to understand that He clearly demanded the same of me.   (Diary of St. Sr. Faustina #758) 

聖傅天娜修女日記與每日聖言
廿九 常年期三十周星期14: 1-6

今天福音(14:1-6的焦點仍然是守安息日的問題。耶穌到法利塞人的首領家中作客,法學士與法利塞人不懷好意地窺察耶穌會否在安息日醫治患水臌症的人。


耶穌洞悉他們的企圖,一邊治好病者,一邊提出安息日可否治病的提問,進而質問人們會否任由兒子和牲畜在安息日掉在井裡而見死不救。結果那些人無法答辯。

的確,人都有愛己之心,怎會對自己的兒子,以至財物不珍惜?不打救?法學士與法利塞人對患病者的冷酷,是因為自私。耶穌所作的一切,並非為了故意違反安息日的「法律」,而是要人們認清沒有「法律」比愛的法律大。同時更要提醒人不要只顧自己的私利,只關心與自己切身相關的對象,而該推己及人,視所有人都是天父的子女,自己的手足,互相關懷,彼此相助,發揮愛人如己的精神,奇妙的是,耶穌以墮井的比喻來引出愛比法律更大的道理,而中國的大哲學家孟子,也曾以孺子墮井的比喻,說明人性本善的道理。

孟子認為每個人都有「不忍人之心」,即憐憫人的心。他舉例,如果一個孩子快要掉進井裡去,無論誰看見了,都會立刻動憐憫之心,想把那個孩子救出來。人們這樣做並不是想跟孩子的父母結交,也不是想獲得別人的讚賞,更不是因為厭惡孩子的哭叫聲,而是在一種善良的憐憫之心驅使下,無條件地想救出這孩子,如果不是這樣做的話,就會受到良心的譴責。孟子認為這就是人性善良的證據。(《公孫丑上》)

孟子生於元前372年至289年,是中國儒家的代表。他提出的性善論,影響深遠,是中國道德文化的基石。性善論的立足點,在於「四端論」,他認為人都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這是人與生俱來的特質,是人與禽獸之間的差別。人能不斷發揮這四善端,就能成就四善德——仁、義、禮、智,成為聖善的人。(《告子上》)

人都是天主按祂的肖像而造的,天主賦予我們的全是善良美好的本質。無論是福音的教導,或先賢的勸勉,都鼓勵我們在生活中發揮善性,推己及人,力行仁愛。願我們都以耶穌為榜樣,急人之急,把天主的愛傳給所有的人。
Bernadette Lam

  

(歡迎分享,同頌主恩。圖文轉載或引用,請注明出處:藍色日報/BlueDaily。如需圖片轉用,請勿增刪或修改。謝謝合作) 


歡迎加入:「天主慈悲的花果JuT(耶穌,我信賴祢)」
https://mewe.com/join/divinemercy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JuT.DivineMercy/

我們這時代的聖人——慈悲宗徒的故事
http://missioncentre.net/A4_202020.jpg

藍色日報 ‧ BlueDaily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user/bluedaily2006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