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cy is the flower of love. God is love, and mercy is His deed. In love it is conceived; in mercy it is revealed. (Diary of St. Sr. Faustina #651)
今天的福音(路7: 19-23)記載若翰洗者派了兩個門徒去問耶穌的身分,耶穌當時正對民眾施行憐憫,治病驅魔,所以耶穌就請他們把所見所聞的實況,向若翰報告,那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癩病人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貧窮人聽到喜訊。
耶穌在納匝肋的會堂宣講福音時,已引述先知依撒意亞的話:「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他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佈上主恩慈之年」(路4:18-19),作為祂初次發表的救世宣言。這依撒意亞的話,若翰洗者當然清楚知道,那是對默西亞的預言。所以,當耶穌以「瞎子看見,瘸子行走,癩病人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貧窮人聽到喜訊。」(路7:22)來回答若翰洗者時,即表明祂就是先知預言的那一位。
而耶穌這表明絕非空談,而是以具體真實的行實來證明,是人人可見可聞的。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對這段福音有非常透闢的闡釋,他指出,在全部福音中,耶穌所有的言行都是祂在納匝肋會堂發表的救世宣言的實踐。*1
聖教宗闡明,耶穌慈悲的言行使得天主父活在世人當中。所謂世人,特別是指窮人,缺乏謀生之道的人,失去自由的人,不能看見創造物之美的盲者,心靈破碎的人,或社會不義的受害者,還有罪人。他們從耶穌身上,看見了慈愛的天父。
耶穌的行實或與若翰洗者的預期不同,若翰以為默西亞是執行公義審判的更強者;但耶穌卻是以愛和慈悲的形態臨在人間,祂所啟示的天主,是「富於仁慈」的天主。
‧ Bernadette Lam ‧
*1《富於仁慈的天主通諭》二:3
*2 聖若望保祿二世著,吳龍麟譯:《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談回憶與認同》(台北,上智文化,2007),頁85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